找到相关内容662篇,用时3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庄春江著:《印度佛教思想史要略》(3)

    方法)成佛的,简称为「如来」,这是偏重於一切佛的平等解脱来说的。   除此而外,「如来」在印度通俗的用语中,也是指生死流转的主体- -「」(或说「」,「」是「」的旧译)的别名。本来,世尊一贯的...史的演变中,有两个现象值得警惕:   其一,是佛教以人为本的人间性格,随著演变而逐渐消逝。   其二,是「有」的思想,以各种不同的包装,愈到后期愈强势。   综合来说,就是教化的倾向,愈来愈浓厚;...

    庄春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03957909.html
  • 中国禅宗史自序(1)

    藏,是说来浅易,意在深彻。所以如来藏的体验者,浅深不一。浅些的类似外道的见(慧忠国师评南方宗旨的话),深彻的是无分别智证的“绝诸戏论”(经说:“无分别无影像处”)。从前黄檗希运说:“马大师下有...与说是非常近似的。这比之无着系的唯识所现说,龙树系的一切皆空说,确是容易为一般人(特别是有神信仰的)所信受的。从前,南印度毗地耶奈伽罗地方,‘如来藏经’的偈颂,连童女们都会讽咏呢(寺本婉雅译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54058219.html
  • 大乘涅槃学与谢灵运的山水诗

    以为,慧远的“法性”虽与“佛性”为异名同义,但它主要讲的是人的灵魂可以超越形体而独立存在,即形尽不灭,属于佛教的轮回学说中的“论”,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佛性论。与《涅槃经》所倡导的“一切众生皆有佛性”...?观法品》)有宗则把涅槃说成具“常、乐、、净”四德的永生常乐之佛身,以众生皆有佛性为涅槃之根据。大乘涅槃学即是以有宗的佛性学说为核心。佛性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伴随着《涅槃经》的翻译而深入的。东晋...

    普 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90758433.html
  • 鲁迅、尼采与佛教——鲁迅与佛教文化关系论之一

    缘邪教所说蕴相,起自心相,分别计度,执为实;二缘邪教所说相,起自心相,分别计度,执为实”(《成唯实论》卷一)。章太炎认为,僧怯派的“”、费希特的“自我”、叔本华的“的意志”以及尼采的“超人...国粹激动种性,增进爱国的热肠”(注:章太炎《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演说辞》。)。因此,他虽然反对神学,反对一切崇拜鬼神迷信偶像的宗教,但并不反对宗教本身。在《建立宗教论》中,他批判了以人格为崇拜对象的...

    哈迎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95858487.html
  • 对2O世纪中国佛教批判风潮的双重省察

    事实上,如来藏思想与恰恰与般若中观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,如来藏思想本身也存在“空”与“不空”的中道意义。片面地将如来藏理解为“实体”、“基体”或者“”,那是因为忽略了如来藏思想与中观学之间的关系。...(a a)”——场 所—— 世界;也是一个清除本土思想方法的手段,要清除这种嫁接于佛陀批判主义上的场所哲学而留传给我们的那种“场所佛学”。这就是松本与所承诺的奋斗。【 J(p_ 。5)  可以说,...

    唐 忠 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01559153.html
  • 以提升精神境界为旨趣的佛教

    为"心王"或"心体",并认为"心体"作为一种"基体意识形态",是从六祖慧能《坛经》中所说"自性"的思想观念延续而来,这同印度外道所持的"有"或""的观念同出一辙,从本质上都是反佛教的。而则以为...的目的就是要这个上面得到真实的用处,这是人生最要紧的事情。"19以为这才是对待科学与信仰关系的正确态度。  七 佛教无我 并非无  有人宣称佛教不是宗教,因为佛教是无神论。  而实际上,佛教是无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45759443.html
  • 字宙人生的本体论

    遮他有四:一遮大众部等无为缘起,二遮正量部长时四相,三遮外道自性常法为因,四遮真如常住之法。  二、果俱有义:这是说种子必须与它所生起的现行果法,俱时现有和合,而现行果法上亦不离开种子的性能而独立...故事一样怪诞而无稽,只要你不是一个无知的小孩,或稍具有理智的人,你将会怀疑,怀疑上帝究竟是什么呢?是人呢?抑或是,是鬼?在末创世以前,上帝的幽灵是从那里来的呢?水又从那裹来的呢?上帝的灵为什么会运行在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70259544.html
  • “东山法门”的创立

    吠陀时代婆罗门教经典《奥义书》所讲的“瑜伽”(yogā)。“瑜伽”,意为静坐调心,制御意念,超越喜忧,体认“”,以达“大梵”境界。瑜伽的修行,纯属内观亲证的范畴。《禅定点奥义书》说:“练体与制气,...广;与许多大乘经典一样,它十分重视破除执着,在某些提法上,乃至接近于《般若》之空观。如该经卷一说:“世间离生灭,犹如虚空华”;“一切法如幻,远离于心识”;“远离于断常,世间恒如梦”;“常说法空,远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74459570.html
  • 中国近代佛教的再思考

    心识之中,以实现个体、主体与本体合一,即合一的终极关怀。如此“借花献佛”的形而上思维,烘托出近代佛教哲学明心见性、反本为学,并重视认识论、方法论探究的显著特征。梁启超的佛教...学术领域,以同情理解的态度,平情立言,钩深致远,为释氏之学广搜精求历史和实验的证据,推动了新时期佛教哲学、历史、语言文字多学科的发展以及科学方法的建设。他们或以己意进退佛说,“六经注&...

    麻天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4959632.html
  • 梁启超:关于佛教心理学浅测

    坐禅入得光明相,见身中如净珠中缕。’如是等人,计色为。粗思惟者,说受是我,以木石等中无受故,不知受即是我。中思惟者,说想是我,以苦乐虽过,犹有想心故。细思惟者,说行为。……深思惟者,说认为,是思虽过故,犹有识心故。”  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本是心理活动过程由粗入细的五种记号,常人不察,往往误认他全部或一部是我。最幼稚的思想,以为躯壳中住有个灵魂。如《韦陀》所说:“身中如净珠中缕。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0759646.html